集团新闻

十五运赋能大湾区:广州千年体育场焕新启幕

2025-07-19

当第十五届全国运动会的筹备浪潮席卷粤港澳大湾区,广州这座千年商都正以体育之名,书写着传统与现代交融的新篇章。作为大湾区核心城市,广州的体育地标 —— 从承载历史记忆的省人民体育场到见证时代变迁的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 —— 正经历脱胎换骨的改造,以 “简约、安全、精彩” 的姿态迎接这场全民盛会。

大家还在搜:
  • 全运会 大湾区
  • 广州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 第十五届广东全运会主场馆选址
  • 全运会 广州
  • 广州奥体板块最新消息
  • 广州亚运城最新规划
  • 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
  • 广州奥体公园规划图

一、千年文脉与现代体育的碰撞

广州的体育场馆改造不仅是空间的升级,更是对城市历史的致敬。始建于清光绪年间的省人民体育场,其所在地唐代曾为 “阅武堂”,历经千年风雨,如今通过 “支撑胎架 + 原位吊装” 工艺完成钢结构安全拆解,在保留传统骑楼柱式、木构屋顶等岭南建筑元素的基础上,新增体育博物馆,将千年体育史与红色文化轴线串联。改造后的场馆不仅能承办 16 岁以下女子足球赛事,更通过连通平台衔接英雄广场与烈士陵园,形成 “千年文脉、百年场馆” 的独特文化景观。

同样承载历史记忆的越秀山体育场,毗邻明城墙与中山纪念堂,此次改造严格遵循文物保护标准,修复牌坊与外立面,重新铺设足球场与塑胶跑道,并引入AI 智慧健身导引系统,让市民在锻炼时可实时查看运动数据,实现 “古今对话” 的运动体验。

二、湾区精神的建筑表达

在广州东部,广东奥林匹克体育中心的改造堪称大湾区协同发展的缩影。中国工程院院士何镜堂领衔的设计团队以 “珠水奔流、湾区浪涌” 为理念,通过 PTFE 吊膜遮蔽裸露钢结构,以动态光影重塑 “新飘带” 形象。体育场屋面新增光伏板,年发电量可达数十万度;二层平台变身全天候环形跑道,与 3.96 万平方米新增绿地共同构成 “人民的体育公园”。值得一提的是,奥体中心的 “花瓣看台” 以木棉花为灵感,海蓝色系呼应大湾区海洋文化,既延续了九运会、亚运会的历史记忆,又彰显了开放包容的湾区精神。

天河体育中心的改造则聚焦 “绿色低碳” 与 “无障碍服务”。作为全国首个近零碳既有大型体育场改造项目,其通过光储可再生能源系统、数字化能源管理平台实现节能减排,同时设置 48 处无障碍坡道、36 个智能导航标识,目标成为粤港澳大湾区首个 “零障碍” 场馆。

广州的场馆改造始终秉持 “赛时服务赛事、赛后服务民生” 的理念。奥体中心在完成赛事指挥中心、游泳跳水馆等设施升级后,已开放部分区域供市民使用,未来还将引入商业配套,打造集运动、休闲、消费乐鱼网下载于一体的城市综合体。天河体育中心拆除围栏实现 “拆围透绿”,将闲置空间转化为群众乒乓球场、街角公园,日均接待健身市民超万人次。

在技术创新层面,BIM 与 AR 技术被广泛应用于施工管理。奥体中心通过三维激光扫描构建数字模型,精准还原屋面曲线;省人民体育场利用 BIM 优化机电管线布局,提高空间利用率。这些科技手段不仅提升了施工效率,更为未来智慧场馆运营奠定基础。

四、大湾区协同的新起点

作为全国首个由粤港澳三地联办的全运会,十五运会为湾区体育资源整合提供了契机。广州与深圳、香港、澳门在赛事调度、科技应用、制度衔接等方面展开深度合作:深圳体育中心的可开合屋顶与双面斗屏技术将为赛事转播提供支持;香港赛区的保龄球群众赛事已完成测试;澳门正推进场馆无障碍设施升级。三地还通过 “负面清单” 管理体育要素通关,探索统一的体育制度标准,为未来湾区体育产业一体化铺路。

结语

当 2025 年 11 月的圣火在大湾区点燃,广州的体育场馆将不仅是竞技的舞台,更是城市发展的见证者。从省人民体育场的千年底蕴到奥体中心的湾区气象,从越秀山的古意盎然到天河的科技先锋,这些 “旧貌换新颜” 的地标正以开放姿态拥抱未来,书写着体育赋能城市、湾区引领时代的新篇章。这场盛会不仅是对竞技精神的礼赞,更是粤港澳三地协同发展的生动实践 —— 正如奥体中心飘带屋盖上的动态光影,大湾区的活力与希望,正随着体育的韵律奔涌向前。

十五运赋能大湾区:广州千年体育场焕新启幕相关搜索:
  • 大湾区 全运会
  • 第十五届广东全运会主场馆选址
  • 广州十四五规划重点项目
  • 全运会 广州
  • 广州奥体板块最新消息
  • 广州亚运城最新规划
  • 广州市天河体育中心
  • 广州奥体公园规划图
  • 亚运城综合体育馆
  • 时运赋和命运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