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 年 7 月 1 日,俄克拉荷马城雷霆队与当家球星谢伊・吉尔杰斯 - 亚历山大(Shai Gilgeous-Alexander)达成 4 年 2.85 亿美元的超级顶薪续约协议。尽管这份合同使亚历山大以年均 7125 万美元的薪资成为 NBA 历史上年薪最高的球员,但其原本有望突破的 "8000 万年薪里程碑" 却因工资帽涨幅不及预期而落空。这场薪资博弈的背后,折射出 NBA 薪资体系的复杂逻辑与商业现实的残酷碰撞。
大家还在搜:根据 NBA 劳资协议,工资帽的计算基于联盟前一年篮球相关收入(BRI)的 48%,再除以 30 支球队。2025-26 赛季联盟官方公布的工资帽为 1.54647 亿美元,较前一年的 1.40588 亿美元仅增长约 10%,显著低于此前预期的 13%。这一差距直接影响了亚历山大合同的顶薪计算 —— 按照预期涨幅,他原本可签下 4 年 2.93 亿美元的合同,最后一年薪资将突破 8000 万美元;但实际涨幅缩水后,合同总额减少 800 万美元,最后一年薪资定格在 7877 万美元。
这种连锁反应源于 NBA 顶薪合同的 "动态锚定" 机制:球员顶薪通常以工资帽的一定比例(如 35%)为基准,且合同期内薪资每年递增。若工资帽增长放缓,不仅单年顶薪上限降低,后续年份的递增基数也会同步缩水。亚历山大的案例中,2026乐鱼网官网入口-27 赛季工资帽涨幅仅 7%(原预期 10%),直接导致其合同末期薪资损失约 123 万美元 / 年。
工资帽涨幅受限的本质,是 NBA 商业收入增速放缓的直接体现。尽管 2023-24 赛季联盟总收入突破 100 亿美元,但疫情后恢复乏力、中国市场赞助减少(如 2020 年莫雷事件导致损失超 4 亿美元)、转播权谈判胶着等因素,使得 BRI 增长承压。2025 年新劳资协议虽引入更灵活的工资帽调整条款,但短期内难以扭转收入增长疲软的局面。
这种困境在雷霆队的薪资操作中尤为明显。作为小球市球队,雷霆本可凭借工资帽红利签下亚历山大,但实际涨幅不足迫使管理层在薪资空间与未来灵活性间艰难平衡。若完全匹配预期涨幅,雷霆 2030-31 赛季薪资总额将突破 1.8 亿美元奢侈税线,面临高额罚款。最终,双方选择以 "相对保守" 的 2.85 亿美元合同达成妥协。
亚历山大的 7125 万美元均薪虽创历史新高,但其 "错失 8000 万" 的遗憾,却在 NBA 薪资进化史上留下独特注脚:
亚历山大事件并非孤立个案。2023 年杰伦・布朗签下 5 年 3.04 亿美元合同时,其首年薪资 5237 万美元已引发关于 "薪资通胀" 的讨论。如今工资帽增长放缓,可能引发连锁反应:
亚历山大 "憾失 8000 万" 的背后,是 NBA 商业逻辑与竞技价值的永恒博弈。当工资帽不再是无限膨胀的气球,联盟或许需要重新思考:如何在保障球员权益、维持球队竞争力与平衡商业利益之间找到新的平衡点。对于亚历山大而言,7125 万美元的年薪仍是对其实力的认可,但这个数字背后的 800 万差距,终将成为 NBA 薪资史上一个耐人寻味的注脚。
相关搜索: